东鹏饮料中山基地封顶,从区域布局到全球进阶再提速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翠亨新区传来新动态——东鹏饮料中山基地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正式进入装修及设备进厂阶段。这座由东鹏饮料斥资12亿打造、占地约180亩的生产基地,不仅承载着全新产能补充的期待,更藏着中国能量饮料龙头的发展新逻辑。从连续4年稳坐国内能量饮料销量冠军,到2025年上半年营收突破107.37亿元,东鹏饮料的增长曲线背后,是战略布局的精准落子,是产能体系的深度升级,更是全球化视野的步步深耕。

2024年4月,翠亨新区与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
锚定大湾区 构建区域战略新支点
翠亨新区基地的封顶,是东鹏饮料锚定区域战略的关键一步。作为中山市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这片北承广州南沙、南接珠海横琴、东连深圳前海的热土,正以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成为企业链接珠三角市场的战略枢纽。东鹏饮料选择在此布局,本质上是对消费市场与供应链效率的双重考量。
从市场根基来看,广东作为东鹏饮料的大本营,2025年上半年贡献了23.72%的营收,仍是全国最大的区域市场。翠亨新区基地投产后,8条现代化高端饮料生产线将全面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充满活力的消费群体,深度融入区域内蓬勃发展的消费格局。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布局并非个例,而是东鹏饮料全国化战略的缩影——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已构建覆盖超420万家终端网点的渠道网络,华北、西南市场分别以73.03%、39.76%的增速成为新增长点。
区域协同的价值更体现在产业生态的深度绑定。翠亨新区自2013年挂牌以来实现战略地位"六连跳",而东鹏饮料的入驻恰好与当地产业规划形成共振。基地选址华南现代中医药城,既能依托区域完善的物流配套降低成本,更可借助大湾区的人才与技术资源,为后续计划落户的全员培训中心提供支撑。
智能产能提升 打造多品类增长极
这座定位目标为"国内最智能化、最现代化"的生产基地,除核心生产车间外,还配套建设智能成品仓库、化学品库等设施,通过全链路智能配置提升生产与管理效率。
智能化改造的直接价值是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参考东鹏饮料海南基地的规划经验,现代化高端饮料生产线配套的智能成品仓库与数字化管理体系,可显著降低单位能耗。对于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突破107亿的东鹏饮料而言,这种效率革命至关重要。2025年上半年其拳头产品东鹏特饮营收达83.61亿元,占比77.91%,同比增长21.9%,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对产能提出更高要求。中山基地投产后,将与现有生产基地形成互补,缓解产品的供货压力。
产能升级更支撑着产品矩阵的多元化突破。东鹏饮料提出的“1+6”多品类战略已在2025年上半年成效显著:能量饮料占比从87.19%降至77.91%,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收入占比跃升至13.91%,营收达14.93亿元,近乎追平2024年全年销售额。中山基地规划涵盖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和复合茶饮料等多品类生产,正是为了适配这种结构性变化。"产能与产品协同"的布局,让东鹏饮料在2025年上半年以营收、净利双超36%的增速,位列食品行业双增长榜单榜首。

东鹏饮料“1+6”多品类产品家族
国内深耕与全球拓展协同推进
翠亨新区基地的封顶,是区域战略的落子,全球化布局也与之息息相关。根据国际权威机构BrandFinance发布的《2025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报告,东鹏饮料品牌价值达30.8亿美元,首次冲进全球前十,和农夫山泉一起成为这份榜单里仅有的两个中国品牌。
翠亨新区依托珠江口航运网络,可实现原料与成品的高效进出口;海南基地则可以借助自贸港"零关税"政策,降低东南亚原料进口成本,同时以"加工增值免关税"优势开拓海外市场,这让东鹏饮料有更多空间在东南亚市场施展拳脚。

东鹏海南生产基地效果图
结语
翠亨新区拔地而起的智能基地,标志着东鹏饮料的全国化布局将进一步得到完善。这座刚完成主体封顶的生产基地,相信将在未来为国内市场注入新的产能活力——折射出民族消费品牌在全球化浪潮中,以精准战略、智能产能扎根市场的进阶路径。在不久以后,我们或许能看到,更具竞争力的东鹏饮料以大湾区为起点,在全球软饮料市场版图上,书写属于中国品牌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