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热点关注  >> 正文

小包挂成年轻人情绪消费新宠

来源: 太原晚报 作者:李涛

  清晨出行早高峰,26岁的陈娜挤上一辆公交车。车子行驶中,她背包上的3个毛绒挂件轻轻晃动,吸引了不少乘客的目光。如今,走在街上,能看到许多年轻人的背包上都挂着这样的挂件,从可爱玩偶到特色文创,形式各样的包挂成为人们追求情绪价值的“心头好”。

  新潮“包搭子”

  这些小挂件,有个统一的名字:包挂。29岁的侯梓萌有16个包挂,每天出门前会根据心情,给包搭配不同的挂饰,“开心时,我会挂一个笑脸玩偶;低落时,则会选一个表情皱眉的包挂。看一眼包上可爱的小物件,摸摸毛绒挂件软乎乎的触感,真的很治愈。”

  她的第一个包挂,是好友去外地旅游带回来的,色彩鲜艳的民族刺绣饰品,还配了一个小铃铛,挂在包上走路会发出“丁零”声,有趣又好玩。此后,她遇到喜欢的包挂,就会挂在包上试一试。

  手头的包挂,既有动漫联名款的玩偶,造型惟妙惟肖,让普通的通勤包充满童趣;也有紧跟潮流的季节款式,比如夏天的金属元素挂坠、冬天的毛绒挂件。她说:“我把它们当作可随身携带的‘小伙伴’,从中能找到童年乐趣,也不会显得幼稚。”

  掀起消费热

  市民周文捷喜欢旅游,每到一座城市,挑选的伴手礼中总少不了特色包挂。“挂在包上,除了当装饰品,也是一段快乐旅途的记忆。”她说,自己对包挂挺“上头”,陆续收藏了很多。

  去长隆,买了一个小白虎包挂;去成都,带回一个熊猫包挂;去福州,选了一个爱心树包挂;去迪士尼,看中了一款星黛露包挂。最近,她迷上了Labubu玩偶包挂,能根据季节给玩偶换装。“天气冷了,我给玩偶穿上一件保暖的帽衫,看着它随着背包的摆动而摇晃,感到特别温暖,心情也会变好。”在她看来,这些包挂不仅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一种“可携带的情绪”,装下了自己独有的爱好与审美。

  在钟楼街的一家饰品店内,各种多巴胺色系的包挂让人眼花缭乱。店主表示,这些包挂小巧又有特点,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所以与冰箱贴一样受欢迎。店内的百余款包挂,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在各种饰品中销售最好。有人会一次性购买多个款式,来搭配不同的场景和心情。在这位店主看来,包挂正在掀起一股消费热。

  社交新方式

  27岁的韩蕾是江苏徐州人,在当地经营一家蛋糕店。前段时间来太原看望大学同学时,带来一款漂亮的包挂。太原的好友,陪着参观山西博物院后,回赠一款洪武金锭毛绒挂件,寓意生意越做越红火。交换包挂,成了当下一些年轻人表达情谊的新方式。

  在社交平台上,“包挂搭配”的话题非常热门,有人自发分享“小众挂件安利”,分享自己的收藏、搭配心得,交流购买渠道。甚至衍生出挂件穿搭公式,如“深色托特包+荧光色挂件=撞色美学”“帆布包+毛绒玩偶=松弛感标配”。

  小包挂,为何如此受欢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美芳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年轻人追求情绪价值的体现。从盲盒、手办、卡牌,再到如今的包挂,情绪消费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快速扩展。另一方面,在快节奏生活中,包挂也是一种情感寄托,能够带来心理慰藉,缓解压力。

  刘美芳表示,一个个摇曳的包挂,不只于悦己,更是年轻人小众热爱被看见、被满足的“小确幸”。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