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热点关注  >> 正文

学而思“满天星”助力学子公益项目,用AI守护PKU患儿健康

  “我不能吃肉,”小男孩浩浩笑着说,“妈妈说我的病不能吃肉。”

  在太原一家康复机构的食堂里,一群患有苯丙酮尿症(以下简称“PKU”)的孩子正开心地吃着午饭,而角落里,几位北大学子站在一旁,神情动容,悄悄转过脸去。

  “我刚才只吃了几口饭,看着这群孩子开心地吃着,心头就忍不住一酸,”一位北大学子轻声告诉我们。

  这些看似平常的午餐,其实并不寻常。PKU患儿的饮食有严格要求,为了确保餐食符合患儿的特殊饮食要求,北大学子们遵循标准,与厨师一同精心准备了桌上的食物:低蛋白饺子、特殊面粉压制的“再造米”,以及精心准备的蔬菜……

北大学子与PKU患儿共进午餐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2万名PKU患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无法正常代谢苯丙氨酸。若不严格控制饮食,会导致大脑发育受损。这对于患儿和家属来说,每一天都要格外小心,每一餐都要格外注意。

  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子们注意到患者和家属的艰难与困惑,在领队杨同学的带领下深入PKU患儿的生活进行调研。他们与孩子们同桌吃饭、共同生活,在陪伴中细致观察、认真记录,了解他们在饮食、生活及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们从理论走向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学以致用、回报社会,共同发起了“苯丙酮尿症智能问答工具开发”公益项目,用科技与爱心为PKU患者研发能够查询疾病知识、提供饮食指导的系统工具,服务广大患者家庭。

北大学子与太原安健儿公益服务中心师生合影

  作为学而思“满天星”项目的优秀学员,杨同学提出的“苯丙酮尿症智能问答工具开发公益项目”获得了学而思“满天星”项目的大力支持。该项目初期将通过AI工具实现疾病知识解析、食物成分筛查和苯丙氨酸摄入量计算三大功能,在PKU知识科普与患者饮食指导方面提供专业帮助。“我们为苯丙酮尿症做的AI系统缺少关键资料,”杨同学解释说,“只有走近这个群体,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

  走进PKU群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服务内容

  自该项目启动以来,杨同学团队先后采访了多位PKU专科医生、患儿、家长、机构工作人员等,同时开展了线下走访、宣教、AI模型构建等系列工作。其中,在太原安健儿公益服务中心的体验令人尤为难忘。

  北大学子与PKU患儿并肩而坐,耐心协助他们制作马赛克杯垫和醒狮手工作品。孩子们神情专注,小心翼翼拼贴着每一片材料。“同样的动作,老师往往要重复上百遍,”一位队员感慨道,“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那种非凡的专注与纯粹。”当孩子们举起完成的作品,脸上绽放出灿烂而自豪的笑容时,那一刻,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手工课现场

  在服务中心,队员们见到了机构创始人裴老师,他也是一位PKU患儿的父亲。“我女儿是苯丙酮尿症失查患者,”他平静地回忆,“她出生时山西还未普及新生儿筛查,不幸造成了不可逆的脑损伤。”女儿三四岁时,他们终于在北京大学妇儿医院得到确诊,却得到一句令人心碎的话:“之前的诊断和用药都没有问题,但孩子未来的发育注定会全面落后。你们还年轻,考虑再生一个吧。”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和康复机会,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裴老师带着家人辗转全国各地,前后搬了十六次家。

与裴老师交流现场

  在厨房,队员们还结识了一位孤独症患儿父亲,他既是这里的厨师,也是默默坚守的父亲。他手持一袋特制米说道:“这是低蛋白粉再制米,一公斤要32元。”谈及孩子,他轻声叹息:“离不开人”,随即又坚定地说:“既然生了他,就必须负责到底。”作为厨师,他深知饮食管控之不易:“很多日常食材孩子都不能吃,特制食材价格又高、操作繁,还要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搜集和学习。”

  裴老师和厨师大叔朴素的坚守和对技术的期盼,深深触动了队员们。他们的经历不仅是数万个PKU家庭的缩影,更让队员们意识到,他们开发的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份支撑家庭走向未来的依托。这一刻,用科技为苯丙酮尿症群体点亮前路的决心,在他们心中变得更加坚定。

  基于实地调研所获的宝贵资料,杨同学团队正全力构建一个专为PKU患者提供帮助的智能数据库与算法系统。“我们系统整合了食物成分、疾病知识等多维数据,”杨同学介绍,“这款工具相对通用大语言模型能更精准查询食物苯丙氨酸含量、PKU知识解析。相比通用搜索引擎,它的结果可能会更可靠、更专业,希望未来能为PKU患者的日常生活提供科学支持。”

  点亮满天星光,学而思助力优秀学子回馈社会

  本次公益行动是学而思“满天星”项目支持下涌现的创新案例之一。“满天星”项目致力于为从学而思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优秀学员提供全面的成长服务和资源支持,以非营利方式持续助力他们开展公益实践、科学研究和创业项目,并通过“学而思未来可期”视频号向社会广泛传递学员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切实行动。

  学而思满天星项目负责人表示:“真正的优秀不仅体现在个人成就上,更在于能否以自身力量回馈社会。我们希望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传递榜样的力量,呼吁更多有能力的人们投身公益事业。”

  她进一步强调:“学而思始终秉持‘教育赋能理想、公益回馈社会’的信念,不仅期待学子实现自我成长,更鼓励他们以专业能力和创新行动切实回馈社会,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0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子加入“满天星”。

  教育,是一场生命与生命的彼此照亮,是一份爱与爱的温暖守护。学而思愿持续成为那束微光,陪伴每一个年轻理想的生长,让知识浸润善意,让技术传递关怀。在这条漫长的路上,唯有爱,才是世间最珍贵的“特效药”;唯有行动,才能让未来真正可期。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