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热点关注  >> 正文

爱尔眼科科普:每天户外2小时能防近视!关键在追着阳光跑,隔玻璃无效

  “孩子总待在室内,近视度数涨得快怎么办?”这是不少家长的困扰。近日,爱尔眼科通过科普揭示,“每天户外2小时可预防近视”并非传言,其背后有着明确的科学原理,且关键在于“有效户外”——需追着阳光、保证光照强度,同时避免隔着玻璃,才能真正发挥预防近视的作用。

  为何户外2小时能预防近视?爱尔眼科解释,核心在于阳光中的“全光谱自然光”。当这种自然光进入孩子眼睛后,视网膜会主动分泌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物质。而多巴胺堪称眼轴的“生长抑制剂”——眼轴过长是导致近视的重要生理原因,多巴胺能通过延缓眼轴增长速度,从源头减少近视发生的可能,同时减缓已近视孩子的度数加深幅度,为眼睛提供“天然防护”。

  不过,并非所有“户外时间”都能达到预防效果,爱尔眼科强调,有效户外需满足三大关键要素。首先是“时间关”,要“追着太阳跑”,仅在太阳出来后至太阳落山前的日间时段有效,夜间或无自然光的阴天室内,因缺乏自然光刺激,无法触发多巴胺分泌,自然起不到预防作用。

  其次是“光照关”,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效果,“越亮越给力”。数据显示,晴天户外光照强度约5000勒克斯,能最大限度刺激多巴胺分泌,预防效果最佳;阴天户外光照强度约1000勒克斯,效果虽弱于晴天,但仍有一定作用。若遇高温天气,家长无需担心孩子暴晒,可带孩子在树荫下或遮阳处活动,树叶缝隙透进的自然光依旧能满足需求。

  最后是“地点关”,必须“拒绝隔玻璃”。有效地点包括户外开阔区域(如操场、公园)、有自然光照的走廊及窗边(无玻璃阻隔或打开玻璃);而隔着玻璃晒太阳(如阳台、关窗的窗边)则完全无效,因为玻璃会“偷走”自然光中的关键光线(如部分紫外线、特定波长光线),导致视网膜无法接收有效信号,多巴胺分泌机制无法启动。

  爱尔眼科指出,儿童青少年是近视高发群体,家长需重视户外时间对近视预防的作用,不要让孩子长期待在室内。日常可多带孩子到户外跑跑跳跳,无论是玩耍、运动还是简单散步,只要满足“追着阳光、足够光照、不隔玻璃”的条件,就能让眼睛在自然光照下“充电”,助力预防近视。

  未来,爱尔眼科将持续开展近视防控科普,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科学、实用的近视预防方法,携手家庭、学校共同守护儿童青少年的清晰“视”界,让孩子远离近视困扰。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