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热点关注  >> 正文

三农发展研讨会聚焦供销社改革 探索农村产业新模式|库防供销协办

  2025年8月20日,由乡村经济产业研究会主办的“三农发展与供销社创新改革交流探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农业院校、农业研究院和研究所、乡村振兴相关机构、供销合作社、农投集团、农业商贸及农资企业、基层乡村代表等各方代表,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及供销社改革创新的路径。近年来,我国“三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和美乡村”“共同富裕”“百千万工程”等战略举措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型,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但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指出,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现实挑战:部分乡村缺乏科学产业规划,导致闲置资源和资产利用不足;农资价格受国际供应链波动影响较大,农民生产成本压力增大;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有限,增值空间不足;农村青年人口持续流失,农业对新生代吸引力不足。

  研讨会强调,供销合作社作为历史悠久的组织,在新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纽带,也是政策落地与农民需求对接的重要平台。同时,各地新组建的农投集团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供销社和农投集团仍需提升管理能力和市场化水平,更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与资本,更需要机制创新和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专家张彦在会上指出,“不少年轻人认为农业‘低端’,宁愿在城市从事网约车、外卖或直播。但农业是国家的根基,也是每个家庭生活的保障。农村市场潜力巨大,需要通过创新与升级释放活力。”

  在供销社改革与乡村振兴实践的讨论中,上海的库防供销事业发展中心王强分享了该机构近年来的探索。他表示,基层政府和供销社在推进乡村振兴时,普遍面临产业规划不足、人才缺乏、产业链条不完善等困境。库防供销通过与地方供销社和农投集团合作,尝试在改革咨询顾问、农业产业规划、农业种植技术、乡村闲置资源盘活、农资供应保障、碳汇项目技术、农业数字化、再生资源循环再利用、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企划流通、信息技术咨询等方面提供经验与技术支持。

  在部分地区,库防供销推动闲置工业园区的再利用,将原本闲置的厂房改造为农资与粮食仓储基地,不仅缓解农资储备压力,也提升了城市与乡村农业安全韧性。同时,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帮助农户对接外部市场,降低流通风险,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农资供应链保障方面,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库防供销探索了从海外钾肥矿山到国内工厂的全流程渠道建设,以稳定供应,减轻价格波动对农民生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库防供销研究所张磊也在会上分享了实践经验。他介绍,库防供销通过盘活城市工业园区的闲置厂房,将其改造升级为服务三农和供销社事业发展的仓储基地,用于存储农资、粮食等物资,有效提升城市农业安全韧性。同时,张磊强调,库防供销探索的新型农文旅体验经济模式,将供销社、农业、农村、文旅、商业和教育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乡村产业形态,也为农村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中西部基层乡镇农业合作社代表刘飞表示:“过去我们对如何盘活闲置土地和资源很迷茫,农资价格高,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现在通过与供销社和社会机构的合作,不仅降低了成本,产品也卖得出去,农民收入看得见、摸得着。”

  研讨会还强调,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进步和数字化赋能。库防供销代表介绍,目前正积极探索农业数字化的应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农户提升科学种植水平,逐步向“新型技术农户”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也有助于增强农村青年对农业的吸引力。

  会议最后,多方代表一致认为,要推动供销社与社会力量深度融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农户参与的长效机制。库防供销等机构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产业规划、资源整合与数字化升级相结合,才能真正让供销社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带动三农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为供销社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三农事业发展注入了信心和方向。随着更多实践经验在全国推广,供销社有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力量。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