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热点关注  >> 正文

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 医疗专家团队送上健康完赛指南

来源: 太原日报 作者:刘涛

  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恢复全周期的科学指南,并提醒,马拉松赛事不仅是体育盛宴,更是对全民科学健身意识的检验,只有科学合理备赛,才能真正享受奔跑的乐趣。

  -赛前:系统训练储备

  马拉松备战绝非临时突击。专家指出,理想的全马备赛周期需4个月至6个月,应逐步增加跑量并注重核心力量训练。赛前2周,需逐步减少训练量,让肌肉恢复并储存能量,但切忌完全休息,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频率,才能维持身体状态。

  -起步:控制兴奋情绪

  比赛日清晨,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起步太快”。起跑时,超过70%的初学者因起跑过快而导致后程没有体力支持。专家建议,前10公里配速应比目标配速慢5秒/公里至10秒/公里,为后半程保持实力。起跑时,主动排在比目标配速稍慢的区域,避免被他人带乱节奏。

  -途中:识别危险信号

  肌肉突然痉挛、疼痛、无法控制,抽筋并非单纯缺乏电解质,更多的是肌肉疲劳导致的神经调控失灵。专家建议,此时应立即减速,并轻柔拉伸;赛前补充含钠、镁电解质饮料,平日加强力量训练,提高肌肉耐受力。

  -赛后:科学恢复修复

  冲线后的24小时至48小时是恢复关键期。专家推荐“四步恢复法”:冷水降温,赛后立即用冷水浸泡下肢15分钟至20分钟,减轻炎症;终点线30分钟内,要补充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比例为1:3;比赛次日,进行20分钟至30分钟极慢跑或快走,促进血液循环;赛后48小时内,要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促进身体修复。

  专家建议,采用静脉回流术,即平躺双腿抬起垂直靠墙5分钟至10分钟,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疲劳感。马拉松是与自己的对话,唯有科学备赛、理性参赛,才能健康完赛。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