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热点关注  >> 正文

炸裂数据!格力中高端空调市场走红,AI动态节能系列销量暴增360%

  2025年中国空调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分化态势。产业在线数据显示,家用空调销量同比增长8.3%,但中央空调内销额大幅下滑10.1%。奥维云网监测的线上市场更揭示出行业隐忧:2100元以下低端机型销量占比首次突破50%,行业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然而,在这片红海中,格力电器却创出了一条逆势增长曲线:风不吹人系列产品销量增长131%,AI动态节能技术系列实现360%的惊人增长,海外业务同比增长10.19%且自主品牌占比达70%。

  在竞争如此白热化的背景下,格力究竟是如何穿越行业周期的呢?

  中高端空调破局低端内卷

  2025年空调市场在政策补贴、高温天气与价格战的三重作用下,上演了一场冰与火的交响曲。消费补贴政策持续刺激终端需求,家用空调销量保持增长,但繁荣背后隐藏着深层次危机。

  房地产调整导致中央空调需求疲软,工程项目市场明显收缩。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用空调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量增价减”的尴尬局面,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家用空调销量同比增长8.3%,但销售额增速远低于销量增速。

  与此同时,低端机型占比持续提升,历史性突破50%,主销机型均价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17.2%。这意味着半个市场已经陷入无利可图的境地,行业整体正陷入低端竞争的泥潭。

  价格战自年初蔓延至618,仍未彻底平息,部分机型在多重补贴下价格探至历史低点。价格战背后是产能过剩、库存高压与供需失衡的恶性循环,这不仅挤压企业合理利润,更透支行业创新潜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行业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家电行业已进入“旧动能调整、新动能培育”的转型期,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模式难以为继。

  在这场激烈的市场博弈中,头部企业的表现成为打破行业困局的关键变量。今年夏天,不仅中国东北遭遇高温,欧洲、美洲、非洲及亚洲等多地区也接连经历破纪录热浪。这为空调市场带来了阶段性需求红利,也成为检验企业竞争力的“试金石”。

  作为头部企业的格力空调,在此次极端天气中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爆发力:6月以来东北三省格力空调安装量半个月就冲到近10万台。京东平台上,东北格力成交额同比暴涨700%。仅在京东618大促中,格力明星产品“风不吹人”系列空调销量同比激增240%。

  这仅是格力在国内市场表现的某个缩影。在行业均价持续下探的背景下,格力通过精准的产品矩阵调整实现突围。

  2025年上半年,格力“风不吹人”系列家用空调,凭借仿生翼导风技术,销量同比增长131%;搭载AI动态节能技术的系列产品,销量同比激增360%。这两个系列不仅构成格力逆势增长的核心引擎,更成功引领空调行业新一轮技术革新浪潮,激发更大的消费潜力。

  从表面看,是格力空调获得了市场的青睐、实现中高端产品线的高速增长。但深究其中底层逻辑,不难看出,这其中既有消费需求的转变,也有格力技术跃升、结构优化等战略结果。

  近年来,消费者需求已经从简单的温度调节转向对健康、舒适、节能和智能化的综合追求。这种需求变化不仅重塑了产品设计理念,更重新定义了行业价值分配方式。

  在健康需求方面,消费者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格力“风不吹人”系列产品通过双驱冷暖分送技术与分布式送风系统的创新应用,格力柜机实现了“淋浴式制冷”与“地毯式制热”的精准控温,垂直温差控制在0.11℃,完美契合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室内空气质量与体感舒适度的升级需求。

  “冷静王+柜机”系列在性能上再次升级,实现67℃高温稳定运行不停机,搭载冷等离子除菌技术实现空气循环杀菌,搭载国际领先分布式送风技术,吹出“养生风”,创造恒温空间,为用户打造健康舒适好环境。

  近年来,节能需求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愈发凸显。政策层面,国家对高能效标准的限制不断加码,2025年上半年一级能效机型在线下市场的销额占比已超过95%。

  格力“AI动态节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自主研发的高适用性AI芯片,跟随用户使用习惯、周围环境变化而自动调整输出最优省电运行方案,解决了消费者夏季使用空调耗电高和牺牲舒适度达到节能的痛点。

  依托“不设上限”的研发经费投入,格力在送风技术、节能技术、智能控制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格力累计获得50项“国际领先”技术认证,累计申请专利超1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7万件,是唯一一家连续九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家电企业。更值得一提的是,格力主导制定两项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同时,格力依托凌达压缩机、凯邦电机等自有核心零部件品牌,格力构建了从芯片设计到整机制造的垂直产业链,降低了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在原材料价格波动与行业价格战中形成了独特的成本优势。

  这不仅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更构建了行业技术壁垒,成为格力能够在中高端市场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

  从产品到渠道的结构优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从“单品购买”向“全屋智能”演进,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家电企业将占据先机。

  在产品端,格力围绕“好电器、格力造”的产品战略,实现冰洗产品、厨房电器、环境电器等系列产品全覆盖,产品定位健康化、智能化及个性化,并实施套系化布局,充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全方位需求。

  在家用空调领域,格力推动高端机型占比升至45%;中央空调板块以15%市占率持续领跑,其GMV9智岳系列多联机凭25%平均节能率,成为大型建筑节能改造首选。同时,格力还推出了臻鲜风家用空调、真知・灼见风不吹人中央空调、睿风恒温除湿中央空调、空气源热泵三联供等空调及热泵产品。空调产品的结构优化助力其兼顾规模优势与利润率稳步提升。

  围绕用户需求,格力持续丰富生活电器产品线。为了全方位满足高品质家居需求,格力推出了零平嵌冰箱、净静II洗衣机、风神i7油烟机、“真火”燃气灶等极具竞争力的生活电器产品。

  面对智能化浪潮,格力以“美好生活、一步到位”为核心理念推进全屋智能,自主研发AIoT家居物联平台、G-MESH通信架构等技术,将AI语音交互、自清洁、能耗监测等功能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推出智能家居产品并形成能源、空气、健康、安防、光照五大解决方案。

  在渠道端,格力以“董明珠健康家”门店为核心重构消费体验,打破传统家居卖场的单一销售模式,通过场景化体验、数据可视化、智能交互三大手段,整合健康休闲、产品体验、直播互动三大功能区,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健康家居生活解决方案。

  截至2025年中期,全国已有超800家门店完成智能化改造,并加速推进城市旗舰店网络布局,形成覆盖核心商圈的体验式零售矩阵。

  北京店开业首日销售额突破8560万元,长沙店单日成交额超2亿元,这种“线下体验+线上引流”的O2O模式,不仅提升了客单价,更强化了用户对格力高端品牌的认知。

  在线上渠道上,格力加强自营及第三方平台建设,积极拥抱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流量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发展。2025年上半年,格力直播电商销售额突破50亿元。

  自主品牌的海外突围

  在全球家电产业格局中,空调行业作为关键细分领域,正处于深刻变革期。近年来,中国空调企业在出海浪潮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整体呈现出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并存的态势。

  从市场分布看,中国空调企业出海正加速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呈现多元化格局。曾经作为中国空调出口主要目的地的美国市场,其占比已显著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蓬勃兴起。近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市场占比已超过美国。

  在这样的行业出海大背景下,格力电器走出了一条独特且成效显著的出海路径:从早期价格优势转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与本地化运营并重。一方面,格力加大研发投入,针对不同市场气候条件、能源标准与消费偏好,开发适配性产品技术。另一方面,愈发重视自主品牌建设,通过国际展会、赞助活动、社交媒体营销等多元渠道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

  从海外业务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格力海外营业收入达163.35亿元,同比增长10.19%,创下历史新高,而更关键的是,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70%,在“一带一路”国家这一比例更是超过85%,这标志着格力已彻底摆脱依赖贴牌代工的低附加值出海模式,完成了从“产品出口”到“品牌输出”的产业升级。

  格力在不同区域布局紧扣技术适配、品牌深耕的逻辑,形成精准化区域渗透。

  格力自主研发的超高温制冷(68℃)、超低温制热(-40℃)空调,通过自主压缩机技术解决中东高温制冷、欧美低温制热与能效兼容难题;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1-200Hz运行)获国际领先认定,既提升舒适性又强化竞争力。这些技术成为海外突破的“敲门砖”,支撑产品高端溢价,助其规避价格战,这是格力保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底层逻辑。

  在东南亚市场,格力通过本地化生产基地降低关税与物流成本,同时针对当地高温高湿气候推出定制化空调机型;在中东市场,其凭借核心技术优势中标大型项目,将光伏空调与储能技术结合提供零碳建筑解决方案;在欧洲市场,GMV6系列多联机技术纳入欧盟能效认证体系,成功突破高端市场壁垒。

  与此同时,格力通过“品牌授权+区域代理”模式,以GREE、TOSOT、KINGHOME三大品牌梯队覆盖不同市场需求,目前已在全球建立近500家自主品牌代理商网络,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等国推进本土化经营。

  新加坡格力的正式揭牌,进一步夯实东南亚核心市场布局。格力在澳大利亚珀斯城市之心、塞尔维亚世博会、中国澳门BA数据中心等大型商用项目中标,持续强化了全球化的领导品牌形象。

  以长期主义构建价值壁垒

  当前空调行业已进入技术迭代、需求升级与政策引导共振的转型关键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核心发展方向,行业竞争逻辑也从“增量规模比拼”转向“存量价值争夺”,价格战的短期红利逐渐消退,价值战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空调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关键节点,格力的突围之路更凸显出步步为营的前瞻性: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壁垒,避免同质化内卷;以全球化视野优化供应链布局,从“产品出口”转向“品牌输出”;通过工业制品与智能装备业务的高速增长,平抑主业波动;在行业偷工减料时,格力逆势加码研发并推出十年免费包修政策,倒逼行业质量升级;在同行纷纷闭店时,格力升级超800家“董明珠健康家”门店,构建场景化体验空间。

  格力的“长期价值主义”还体现在绿色转型中。上半年其再生资源板块处理废旧家电6972万台,减排二氧化碳122.57万吨,同时建立6个再生资源基地覆盖“生产-回收”全产业链,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如今,格力以“服务市场、就近生产、产区协同、智能制造”为原则,建成1家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1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5G工厂与6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实现“全面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既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又能快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制造优势与成本优势。

  可见,行业转型期的真正韧性,不在于以价格战抢占短期份额,而在于构建价值壁垒,以技术创新驱动结构升级,将短期压力转化为长期优势。当行业迎来复苏周期时,这种围绕“价值”构建的技术、品牌与生态优势,必将释放更强劲的增长动能。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