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热点关注  >> 正文

暑假余额不足 一起帮助孩子“收心”

来源: 太原晚报 作者:涛

  不到半个月,就要迎来新学期。眼下,不少中小学生还沉浸在假期轻松的氛围中,有的孩子作息混乱,父母担心以这个状态,开学后必然出现不适应。如何帮孩子“收心”?有家长、老师给出建议,也有社区在托管课堂增设了“收心”内容,一起帮助孩子们作好开学的准备。

  当好表率

  暑假期间,为了带12岁的儿子旅游,市民陈轩休了20天的年假,连续逛了南方两座城市。一家人意犹未尽,又去忻州、大同玩了几天。回来后,他发现,从出游到返回,孩子彻底“放飞”了,还有很多作业没写,却一点也不着急。陈轩提醒他,结果孩子在书桌前坐了半小时,又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玩起手机。他好几次想大声训斥,却又忍住了,害怕起到反作用。

  夫妻俩商量后,决定从自己做起,除非有工作要处理,平时绝不玩手机,空闲时间就看书。这招果然管用,儿子自觉收起手机,抓紧补作业。

  刘霞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住在陈轩的隔壁。她对这对父母的做法表示赞同,“每年刚开学的一两周,总有学生上课走神,还有完不成作业的。说到底,假期孩子以休息、娱乐为主,没有及时调整好状态。”刘老师建议,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去责备,应带个好头,切换身心状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

  调整作息

  市民刘琴琴有两个孩子,女儿上高中,儿子读小学。有了老大的经验,她在帮老二“收心”时显得很从容。

  假期,她带着儿女去旅游,回来还参加了社会实践,安排的内容很丰富。快开学了,全家人的作息时间已经提前转变,尽量保持与上学时一致。

  在刘琴琴看来,“收心”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断电视、舍手机,让规律的作息时间成为迎接新学期的“开场曲”。所以,每次假期结束后,孩子们基本能做到“无缝衔接”,不存在“开学综合征”之类的情况。

  最近,有身边的朋友在抱怨:“孩子还没玩够,作业一点没写。”她得知后,主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很多孩子假期玩得嗨,每天晚睡晚起,生物钟被打乱。开学前,家长应及早引导孩子复盘收心,高质量完成作业,并适当预习新学期的内容。

  社区助力

  10岁的王晓涵,假期除了回老家,近一半的时间是在社区托管课堂上度过。她所在的玉园南社区,请来大学生志愿者看护孩子,陪着写作业、做游戏,假期时光充实且快乐。

  从8月17日起,托管课堂有了新变化,志愿者巧妙引导孩子们“尽快收心”。比如,让大家分享在学校遇到的趣事,聊一聊身边合得来的同学,最喜欢听哪位老师讲课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抢着说一说“我的学校”。晚上,王晓涵告诉妈妈,自己原本有点“怵”开学,现在反而盼着快点去学校,因为能见到熟悉的同学和老师。

  另有初高中老师给出建议:临近开学时,家长可以陪孩子制订作息时间计划,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全天作息安排尽量与平时上课时间同步。针对新学期,做计划、定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家长可以带孩子逛一次博物馆、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参加一场读书会等,以此告别假期,元气满满地迎接开学。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