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酿造传奇 杖朝之年杜春阳牵手怀先
他叫杜春阳。他始终不忘初心,杖朝之年仍肩负着贵州怀先酒业公司技术总工的重任。杜春阳一生痴迷酱酒,悉心研习酱酒工艺。他用不屈不挠的精神,难以言表的辛酸和苦累为酱酒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立志要将这份传统的酱酒文化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国人餐桌上的美酒佳品。带着对酱酒未来的美好愿景,杜春阳投身于贵州怀先酒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将怀先老酒品牌打造成为国货之光。他相信,通过科学的管理、创新的技术和对原料的精挑细选,能够酿造出既有传统酱香又能满足现代人口味的高品质酒水。更重要的是,杜春阳希望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让好酒不再高不可攀,让老百姓都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老酒。
”杜老说,“别人说我是茅台镇的老酒掌门人,我觉得只要真诚朴素的酿好酒,相信老百姓是有辨别能力的,要做就要做经得起考验的酒。酱香白酒拼到最后是拼老酒,没有老酒,说什么都没用。”
这就是杜春阳,在仁怀酒圈德高望重,仁怀一年一度的重九祭水大典,他和酱酒大师曹大明都是主祭人。2019年,仁怀酒协评选“中国酒都仁怀酒业改革开放40年40人”,杜春阳身在其中。和他同时当选的,还有茅台酒厂的李兴发、季克良等。
仁怀首个全国“万元户”的表彰。
1960年,16岁的杜春阳开始学习酿酒。历时3年,杜老用柿子和青冈籽等多种野果为原料,酿出了很多质优味好的美酒。

1979年,杜春阳悄然辞工返乡,重新操起了酿酒旧业,将“杜氏烧坊”更名成了“仁怀县冠英酒厂”。
1983年,仁怀县冠英酒厂实现了年产30余吨的升级改造。他的等待和努力,不仅把作坊大张旗鼓地变成了酒厂,还成了茅台镇最早的四家酒厂之一。
1984年国家颁布了81号文件。对照文件,杜春阳算是仁怀县首批创业之星,不但有酒厂,还有养猪场,收入早已突破了万元大关。1984年10月26日,国家组织召开了“全国农村专业户座谈会”。在仁怀县委政府的极力推荐下,杜春阳应邀进京参加了座谈会议,获得了仁怀首个全国“万元户”的表彰。
1985年10月10日,经仁怀县委政府推荐,杜春阳以仁怀县冠英酒厂为主体,作为仁怀民营酒厂的代表赴京参加农牧渔业部全国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并拿走了贡献奖。此奖成了仁怀民营酒厂中首个国家级奖项。这填补了茅台镇民营酒厂殊荣榜中的空白。

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主祭人之一
一年一度的重阳祭水大典,是以茅台镇为中心的仁怀酱香白酒产区的传统。这种传统,体现了自然与酱香白酒生产工艺的结合,颇受仁怀茅台镇酿酒行业的重视。重阳祭水,是当地人们对自然感恩的真情表达,对工艺传承的誓言。
一年一度的重阳祭水大典,茅台镇的酿酒师们会从赤水河中取起的第一桶重阳之水,它将在祭祀活动上,被分送给各参祭酒企,作为重阳下沙的第一坛润粮之水,开启酱香白酒的新一轮生产流程。
怀先的杜春阳以及酱酒大师曹大明,都是主祭人。通过一年一度的重阳祭水大典仪式,他们倡导敬畏自然、感恩天地,更重视工艺、匠心的传承。

与季克良同获中国酒都仁怀酒业改革开放40年40人致敬人物
2019年,仁怀酒协评选“中国酒都仁怀酒业改革开放40年40人”,杜春阳身在其中。和他同时当选的,还有茅台酒厂的李兴发、邹开良、季克良等人。

1978年,仁怀白酒企业仅有茅台酒厂,产量仅有2000千升;2018年,仁怀白酒生产企业达346家,酒类企业2000多家,具备产能50万千升。仁怀先后获得“中国酒都”“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全球烈性酒特色产区”等诸多称号。45年来,在历史的洪流中,杜春阳等酱酒人不舍昼夜,共同谱写了一部茅台镇传奇,这是全体贵州酱酒人的骄傲。